当前位置:首页

第四届“第一家园”闽台职工运动交流赛

发布时间:2025-04-05 20:40:54   来源:江西吉安吉水县    
字号:

与之相反,西方形而上学从一开始就是立足于知识论之上的。

即自小人至君子皆要遵循的社会基本伦理,与有位君子才需要恪守的职位德操有所差异。当今社会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治理理念的与时偕行。

第四届“第一家园”闽台职工运动交流赛

这种伦理模式的重点在于将德性区分为基本伦理与职业操守两个层面。外求的功夫修养客观上要求将个人修养的提高与外界环境的认知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周易》的治理思想是以天道为核心。《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其丰富的人文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由于人与万物有同源之善,使得人在参赞天地化育中促成万物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成为一种可能,但同时又使得人脱离万物而成为具有特殊性质的存在。

当今社会一方面以法治为准绳,从而约束每一位公民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之上约束自身的行为。(作者:刘 震,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进入专题: 《周易》 治世思想 。政治哲学素为荀子所重,而战国末期的时代乱局需要塑造新型的君臣上下关系,于是荀子接续儒家思想传统,对民之父母说进行了综合而全面的研讨。

由此,顺理成章推出为君主而牺牲的精神,且在后来历史中被塑造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将父母官一词置诸先秦思想文化史向度进行追本溯源式观照,并从行政管理角度进行与时俱进式转换和扬弃式诠释,对于走出文化虚无主义,传承优秀治国理政文化,实现传统理念的创新性发展转化以资鉴治国理政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到了知虑仁厚德音,也就是从智慧、仁德与声望方面,从所是所得所利角度,实现美大多,也就是利为民所谋,让百姓有获得感、成就感、自豪感。

如果一心要把国家变成一个实行王道的地方,就能称王天下。至迟到战国末期的《荀子》,父母官思想已发展得比较充盈、完备了。

第四届“第一家园”闽台职工运动交流赛

从正面来看,统治者是百姓的衣食父母,统治者的执政责任大矣。三无指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10]324。由此言之,臣民为君主服丧三年天经地义。《诗经》民之父母说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影响甚大。

参见韩婴撰,许维遹校释:《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37页。孔子提出,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掩恩。郭店竹简孝大于忠的观念被扭转,为后世实践层面的实现打下了基础。《中庸》称赞舜:舜其大孝也与。

此篇又云,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舜作为民之父母的代表,既有圣人之德,又有天子之尊,有德、有位、有禄、有名、有寿。

第四届“第一家园”闽台职工运动交流赛

[12]39与民偕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讲法甚至具备了后世民主参政的影子。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好我芳如芝兰的境地,民众亲近统治者就像喜爱父母一样,爱戴统治者就像酷爱芳香的芝兰一样。

②《王风·君子阳阳》出现两次乐只。巧合的是,二人均曾任河南南阳太守。而像桀、纣的暴君,自然就是民之怨贼。有人认为,外国无父母官之称呼,从与国际接轨角度当摒弃之。于是,民之父母被赋予了新意涵,即统治者要以百姓好恶为标准,站在百姓立场上,以百姓之心为心。荀子对礼的具象化表达,将礼的起源、目的、制定原则等孔子并未及深究的内容进行了增益补充,极大丰富发展了民之父母的思想传统。

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政治体制的形成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汉书?循吏传》云,(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

[10]157为鲁哀公阐述为政之道时,孔子引用此句以父子关系来描摹国家与小家间的关系。亡国之君富了自己的仓库,导致老百姓贫困。

而在《周书?洪範》中则进一步言道,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无疑,赤子之说是孟子对民之父母进一步的理论阐说,是一重大发展。

[10]314孔子将家族内外之间进行了区割,将侍父与侍君以敬而同之,从而得出丧礼之制君与父同的结论。民之父母当是将统治者视为百姓之父母的最早表达,也是父母官的最早语源。[7]97又云,乐也 [7]216岂弟在《诗经》大都与德行高大相联系。[9]天命神权与政治统治的联姻,确实能凸显政治权力来源的至高性、权威性、神圣性、神秘性,但毕竟缺少了世俗性、伦理化的汇聚与交融。

在诗经时代,人们对统治者有着殷切期待。这反映了当时的理论认知。

勤政爱民、清正廉善、奉公守法,心中装着百姓,始终与百姓打成一片,才会受到百姓拥戴。而像夏桀、商纣之流,则是民之怨贼。

在解释汤武与桀纣之间的易位时,荀子从民心向背的高度立论,认为汤、武是以修道行义、兴利除害而使天下归之,而不是篡夺天下的忤逆之臣。《诗经》出现民之父母仅两次。

汉代以后,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即根源于民之父母之说。絜矩是度量工具,引申为内心道德法则、涵养身心方法、道德行为规矩、治国理政方略等多重意思。此思想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只有让百姓广泛地参政议政,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民之父母观念的出现,可谓适逢其时。民之父母说的父母子女关系存在某种理论悖论,或者说理论瑕疵,在实践中存在异化的危险。

乐只出现的篇目较为分散,而岂弟多在二雅出现,并且多与统治者相关。(三)《孔子家语》、郭店楚简:孝与忠的两难《孔子家语》的《弟子行》《论礼》均引用《诗经》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以释政治关系。

原载《中原文化研究》2023年第5期 进入专题: 父母官 先秦 治国理政 。只有修明礼乐、明分使群、举措得时、勤政爱民,才能担负起这一神圣而光荣的民之父母使命。

图说天下

×
{dede:qrcode/}

每日精选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